伊朗12天惨败的结局,已经给普京本人敲响了警钟,他绝对不允许俄罗斯也有这么一天。
俄罗斯政府网站的最新法律文本显示,普京扩大了俄罗斯《国家保密法》所涵盖的信息范围,将外交政策、经济发展规划、科学发展计划、动员准备和动员领域政策等内容都列为机密信息。
【普京扩大了俄罗斯《国家保密法》所涵盖的信息范围】
同时,强调未经授权获取相关材料的人,可能面临最多8年监禁。
在俄乌战争持续3年多后,普京再次加强国内保密法规建设,除了刚刚过去的以伊12天冲突,让全世界看到伊朗被渗透的惨状的影响之外,也与俄罗斯发生的一些严重泄密事件有关。
不久前,几家欧洲媒体披露称,他们通过俄罗斯政府采购网站的公开信息,获得了包括导弹发射井设计图在内的总计200万份有关俄罗斯战略核力量建设的机密情报,并公开放出了部分情报信息。
展开剩余80%这起事件的发生必然会给整个俄罗斯敲响警钟,刺激普京政府加强内部的保密制度建设,避免类似的情况再次出现。
不过,这起泄密事件只是此次俄方发布新法令的一个诱因,普京此举更多的是要确保俄罗斯能够顺利完成布局,完成未来要做的一些大事。
【俄罗斯的新法规引起了西方媒体的关注】
首先,在西方制裁与国际能源价格下跌的双重影响下,俄罗斯经济困难重重,虽然普京政府现在还能维持国内经济不崩盘,但俄方需要尽快在经济领域作出调整,来渡过难关。
可一旦外界提前获知了俄方的调整方案,西方必然会加快行动,追加新一轮的制裁,阻碍俄罗斯寻找经济突破口,所以有关经济发展战略的文件,现在被列入了机密范围内。
同时,将石油出口数据统计数据隐藏起来,能够降低俄罗斯民众对于经济情况的担忧,避免西方借机行事,挑动俄罗斯内部生乱。
其次,特朗普政府上台后,美俄关系有所改善,可俄乌和谈迟迟没有进展,正在考验着特朗普的耐心,俄罗斯现在同样处于一个外交战略可能需要微调的岔路口上面。
很多能够方便外界推断俄罗斯外交战略走向的东西,俄方现在不愿摆在明面上,让更多人看到。
【俄罗斯此次明确要保证外交战略等文件不会泄露】
第三,普京命令之中提到了动员准备和动员领域政策,这些政策中包括了防空洞人员转移等国土防空动员中的细节内容。
在俄乌战场的整体军事态势对乌克兰不利,乌克兰加大对俄罗斯的远程袭击的背景下,普京政府需要保住相关的机密,以免未来有一天,乌克兰方面冒险行动,针对防空洞洞口等目标展开打击。
况且,在内部经济压力之下,普京已经对外宣布,将从明年开始削减军费开支,这就等于是要求俄军最好能在年内打垮乌军,让基辅失去抵抗意志。
可俄军目前在前线的兵力有限,俄方未来有可能为缓解兵源压力,再次进行国内的预备役动员等行动。
但在当前阶段,动员命令是否下达,可谓是牵一发而动全身,普京政府要确保自己的计划不会提前泄露。
【俄军的兵力一直较为紧张】
最后是在科技领域,新的法律允许了俄联邦安全局监督俄罗斯科学组织与外国机构、个人之间合作。
俄政府还拉出了一个科学领域清单,要求只有在得到联邦安全局批准后,俄科研机构才能与外国科研机构进行相关合作。
普京政府的态度很明显,就是要防止俄罗斯的科学技术信息泄露到国外。
瘦死的骆驼比马大,过去30年间,俄罗斯的科技发展虽然有所放缓,但苏联时代的基础还在,俄方在核潜艇、航空航天、材料科学等领域还是有着一定技术实力的。
而且,普京在去年年初就批准了一份长期的科技发展战略文件,确立了新的科技发展目标与任务,并顺势制定了强化科研基础设施建设等目标。
【普京政府对本国的科技创新寄予了厚望】
普京政府明显是对通过科技创新,推动俄罗斯发展寄予了厚望,也必然会想尽一切办法,保住自己为数不多的家底。
因此,俄方此次收紧内部保密规定,虽然也带有亡羊补牢的性质,但与伊朗那边已经抓了700多人的内部反间谍行动,还是有着本质区别的。
俄方的举动,更像是一场在战争阴云与西方围堵下展开的精密战略防御行动。
通过将经济蓝图、外交动向、动员细节乃至科技合作悉数纳入保密范畴,克里姆林宫旨在构筑一道信息防火墙,隔绝外界的窥探与干扰。
这不仅是为了堵住泄密漏洞,防止乌克兰的远程打击或西方的精准制裁,更深层的意图在于为俄罗斯争取关键的喘息空间与操作自由度。
在当前这个资源捉襟见肘、内外压力空前的“特殊时期”,保密成为普京政府稳住阵脚、执行其长远布局所不可或缺的“沉默铠甲”。这一场信息控制战的最终成效如何,将深刻影响俄罗斯在战后世界的地位重塑。
发布于:海南省十大股票网站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