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刀尖划过0.2毫米的软木薄片,闽山闽水在方寸间苏醒。
我们以青年之手,触摸百年技艺的脉搏;
以方言乡音,唤醒沉睡山乡的文化记忆
——这是非遗与现代生活的重逢,更是传统在刀锋上的重生。”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弘扬中国的优秀传统文化,福建师范大学文学院“福见匠心”实践队于2025年7月2日-7月6日分别在福州、南平二地展开实践活动,围绕福建非遗软木画,传承与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
1、初探工艺精髓
7月2日,福见匠心实践队来到了福州市鼓楼区的福建工艺美术大楼,参观其中的软木画历史展区,了解其发展脉络。观摩软木画作品,尤其是墙上四个栩栩如生的软木画挂画,从中感受福州软木画“以刀代笔、以木为纸”的雕刻技法,并初步了解和认识软木画的层次透视与立体构图艺术特点。
展开剩余71%图 1
图 2
2、对话非遗传承
7月4日,福见匠心实践队来到福州市鼓楼区软木画馆,参观馆内软木画的各种作品和软木画衍生制品,了解软木画诞生和发展的历史渊源,学习软木画栓皮栎树皮的选材标准,观赏各种精彩绝伦的软木画作品,并聆听馆内对应工作人员的讲解。除了传统的各种软木画作品之外,其中较为新奇的是软木画衍生产品中的软木包,它既有软木画的特色,又兼具了包这一日常工具的实用性,同时因为木头本身具有的材质特点又令其的包型硬挺漂亮,是软木画传承人的杰出创造之一。
图 3
图 4
图 5
3、基层文化推广
7月6日,福见匠心实践队来到南平市延平区西芹镇,在新亭社区内通过图文和讲解来向周围的人们科普和宣传软木画艺术。经过此次推广宣传,许多居民反馈没想到树皮能有这么精致的艺术,并表达出较为强烈的新奇和兴趣,更有小孩表示出自己愿意去尝试和学习这种技艺。
图 6
图 7
总结:通过此次以传承中华文脉为主题的社会实践活动,我们受益匪浅:软木画融合中国画意境与西洋的雕刻技法,其“一木千雕”的工艺复杂度凸显了匠人智慧;同时,我们在传承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中,不仅仅是观赏和学习,更应该主动对外传播。
发布于:福建省十大股票网站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