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三下乡” | 让千年文脉“活”起来,让文化根脉“传”下去
为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探寻非遗传承创新路径,增强青年文化自信与使命担当,7月23日至25日,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建科学院中华文化学习传承社会实践团前往安仁坊遗址、书院门等地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专题调研。
实践团首站抵达安仁坊遗址,作为唐代长安城“坊市制度”的重要遗存,遗址展示区以考古发掘现场为核心,通过复原模型、图文展板及沉浸式光影秀,直观呈现了唐代里坊的布局与生活场景。
图为安仁坊遗址沉浸光影秀
随后,团队走进西安传统文化地标——书院门街区。这里作为西安传统文化的标志性地带,集中了书法绘画、文房四宝、皮影剪纸等传统商铺,沿街的明清风格建筑与碑林博物馆形成文化呼应,常态化的书画创作、民间艺人表演等活动,营造出浓厚的文化氛围。
展开剩余52%图为书院门牌匾
实践团通过实地走访、商户访谈及游客观察,聚焦文化遗址与街区的活化现状,梳理出两大突出问题:一是安仁坊遗址存在互动体验不足与待深化,引流能力薄弱的问题。现有展示以静态观赏为主,互动体验项目较少,加之与周边现代商业街区的联动不足导致游客停留时间短;面向青少年的科普教育内容单薄,文化传播功能未充分发挥。二是书院门街区面临同质化隐忧与创新活力不足的问题。部分商铺商品存在同质化现象,具有鲜明地域特色和创意的文创产品相对缺乏;老字号面临经营压力,规模缩减;年轻传承人少;支巷资源未深挖,业态创新活力待提升。 此次调研,实践团成员系统采集了大量影像与访谈资料,深入剖析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当代传播与传承中的优势与瓶颈。目前,团队成员正基于详实的调研数据,凝练分析成果,致力于形成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对策建议报告。
图为实践团成员合照
此次实践不仅是一次深度的文化寻根之旅,更是一次青年力量的主动担当。建科学子以脚步丈量历史厚度,用思考探寻活化路径,努力让沉淀千年的文化瑰宝真正“活”起来,让承载民族精神的文化根脉永续“传”下去。
发布于:陕西省十大股票网站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